2019年5月30日木曜日

個人學術著作與發表

一)期刊論文

杜念慈(2017)。創新分組機制之教學實務研究。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1(2)。pp.39-68。

杜念慈(2017)。從課程經營實踐「大一新生教育」之教學實務研究。南亞學報。37。pp.352-372。

杜念慈(2016)。高齡者送餐服務方案之日台比較。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4),pp.457-468。

杜念慈(2012)。日本と台湾における高齢者配食サービスの現状と課題。応用老年学。第6卷第1号,pp.105-114。

杜念慈(2011)。台湾開南大学における地域TA制度の実施と検討。京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第17号,pp.73-83。

杜念慈(2011)。國中生的體驗學習活動-以日本兵庫縣「Trai-yaru Week」活動事業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第23期,pp.25-52。

杜念慈(2010)。生涯学習の基盤形成の促進を支える地域支援ネットワークのあり方-兵庫県の『地域に学ぶ「トライやる・ウィーク」』を例として。日本学習社会学会『学習社会研究』。第1号,pp.52-62。

杜念慈(2008)。體驗學習活動的實施現狀與發展趨勢-以日本國中生參與的學校活動事業為例。體驗教育學報。第2期,pp.1-14。

(二)研討會論文

杜念慈(2019)。從課程經營實踐「大一新生教育」之教學實務研究-學生學習成效之檢視與課題探究。2019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5月17日。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杜念慈(2019)。從課程經營實踐非日語學系學生之日語創新實務教學研究-以健康照護實用日文為例。銘傳大學2019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國際化潮流趨勢下台灣日語教育之反思-成效與評鑑),3月15日。桃園:銘傳大學。

杜念慈(2018)。大學高年級學長姐的陪伴輔助教學之初探。第十一屆亞洲華人體驗教育會議暨第十三屆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年會,12月7-9日。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杜念慈(2018)。「大一新生教育」之教學創新研究。2018第九屆教育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跨領域教育的現在與未來,11月16-17日。新竹:清華大學竹師教與學院。

杜念慈(2018)。從課程經營實踐「大一新生教育」之教學實務研究-小組討論分組教學之協調者角色分析。2018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5月18日。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杜念慈(2017)。從課程經營實踐「大一新生教育」之反思與回饋。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第十二屆年會,11月19日。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杜念慈(2017)。從「組長公投」實踐翻轉課堂之教學實務研究。2017多元升等試辦學校計畫成果發表會,6月14日。桃園:開南大學。

杜念慈(2017)。從課程經營實踐翻轉課堂之教學實務研究-跨校TA的陪伴教學。2017第一屆IELE學術論文研討會,6月11日。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杜念慈(2017)。從課程經營實踐翻轉課堂之教學實務研究-業界專家協同教學之可能性。2017教學發展暨經驗分享研討會,5月24日。桃園:開南大學。

杜念慈(2017)。從課程經營實踐翻轉課堂之教學實務研究-以「大一新生教育」為例。2017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5月19日。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杜念慈*、李志平(2016)。台灣國民美好生活指數之指標建構歷程初探。2016年台灣幸福論壇學術研討會,12月29日。桃園:開南大學。

杜念慈(2016)。大學課程挑戰翻轉課堂之教學實務研究-跨校TA的體驗學習。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11月19日。新北:德霖技術學院。

杜念慈、吳文琪(2016)。開南大學健康系實習課程之實施成效與課題探索。2016教學發展暨經驗分享研討會,6月15日。桃園:開南大學。

杜念慈(2015)。大學課程挑戰翻轉教育之體驗學習-從組長公投開始。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第十屆年會,11月21-22日。臺中:東海大學。

杜念慈(2015)。日本社區整合支援中心的過去與未來。第十四屆臺灣社會福利年會暨國際研討會,5月15-16日。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館。

杜念慈(2014)。高齡夫婦的異文化體驗-以送餐服務為例。第七屆亞洲華人體驗教育會議暨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第九屆年會,12月13日。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杜念慈(2012)。日台兩國幸福感(度)與幸福指數相關議題研究。2012年第一屆台灣幸福論壇,12月7日。桃園:開南大學。

杜念慈(2012)。從日本經驗檢視高齡者送餐服務的執行模式。2012年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5月18-19日。嘉義:中正大學。

杜念慈(2012)。從日本經驗談高齡者虐待防治。2012年台灣人口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4月27-28日。台北:政治大學。

杜念慈(2011)。分析日本體驗學習活動經驗成果運用於台灣的可能性。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二屆全國大學院校日本研究中心聯合年會」,11月21日。台中: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Tu, Nien-Tzu & Li, Chih-Ping (2011).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the meal-deliver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in Japan and Taiwan. The 40th Conference of the British Society of Gerontology: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he Value of Older Age, 5th–7th July, 2011, Plymouth, U.K.

杜念慈(2010)。台湾「地域TA」によるTA制度の実践研究。「第16屆大學教育研究論壇」,March 18-19。Kyouto, Japan。日本:京都大學。

杜念慈(2009)。日台におけるティーチング・アシスタント制度の研究と実践。「日本学習社会学会第6回大会」,September 5-6。Kyouto, Japan。日本:龍谷大學。

杜念慈(2007)。社區支援網絡的現狀與課題-以日本兵庫縣參與體驗學習活動的社區義工為例。2007年台灣社會學會年會。11月24-25日。台北:台灣大學。

杜念慈(2007)。體驗學習活動的實施現況與發展趨勢。2007年亞洲體驗教育年會。11月24-25日。台北:國立體育學院。

杜念慈(2006)。探究大學生個人「終身學習」意願的育成。「教育改革微觀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教育社會學論壇。5月26-27日。台北:淡江大學。

杜念慈(2005)。生涯学習の基盤形成の促進を支える支援ネットワークのあり方。「<教育と社会>研究会7月例会」,日本一橋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July 7。Tokyo, Japan。

杜念慈(2005)。生涯学習の基盤形成の促進を支える支援ネットワークのあり方-兵庫県の『地域に学ぶ「トライやる・ウィーク」』を例として。「日本教育政策学会第12回大会(教育改革・地域・大学)」,July 2-3。Himeji, Japan。

杜念慈(2001)。体験学習における「職場体験」活動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兵庫県の「トライやる・ウィーク」を中心に。「第74回日本社会学会大会(子ども・青年・中高年)」,November 24-25。Tokyo, Japan。

Tu, Nien-Tzu(2001). Stud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felong Education and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Take Japan’s Experience Learning Activity as Examp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y of Asia Year 2001 Conference.(第3回アジア比較教育会議)November 13-15, Taipei, Taiwan.

Tu, Nien-Tzu(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long learning and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World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WCCES 2001)Commission on Lifelong Learning, July 2-6, Chungbuk, South Korea.

(三)學位論文

杜念慈(2005)。体験学習活動による生涯学習の基盤形成-生徒の意識変容のプロセス。日本一橋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総合社会科学専攻)博士論文。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杜念慈(2000)。日本の生涯学習社会における中学校教育の位置-中学校の「職場体験」活動を中心に。日本一橋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社会問題・政策専攻)修士論文。日本:一橋大學。

(四)專書及專書論文

杜念慈(2002)。從體驗學習活動來連接中學與終身學習關係之探討-以日本中學校的職業體驗活動為例。錄於「新世紀的教育遠景」,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pp.3-46。台北:學富。

杜念慈(2002)。体験学習としての「職場体験」活動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兵庫県の「地域に学ぶ『トライやる・ウィーク』」活動を中心に。「生涯学習社会における地域子育て支援システムに関する総合的研究」平成11~13年度文部省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B)(2)(課題番号11410082)研究成果報告書,澤野由紀子他研究代表者,pp.109-144。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